电话

400 850 6500

免费热线

教你英文版的“中国元素”

2017-04-24 16:21 1959858次浏览


       当你在给老外介绍中国文化时,是否发现很多中国元素不知道该如何表达。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当世界变成global village以来,文化的融合和语言的流通就从未停止,所以有一句话说的是“不要随便跟老外讲普通话,他/她说不定听得懂哦——”。中国文化的力量愈来愈强大,时代在进步,我们传播文化的使命也要紧跟上时代的步伐。课窝小编先和大家来说说那些有且只属于中国的文化内容被翻译成什么吧。

  首先是一些来自普通话的词 

       Kung fu (功夫)


  Tai chi (1736年,太极)


  Yin yang(阴阳)


  Kowtow (1804,叩头)


  Feng shui (1797,风水)


  这些词汇要出国的孩子们可以知道一下,因为毕竟不是每一个国家的人都有这些文化瑰宝可以拿出去show off一下的。

  另外还有一种词汇,他们本身来自于中文,但是在长时间的流传和使用之后,已经成为了英语本身的一部分,不论这个老外来自哪里,他们都会这么说这个单词

  比如 Tofu (1880年,豆腐)


  水果Lychee或litche (1588年来自“荔枝”)


  还有风靡欧洲世界,甚至会举办小区锦标赛的麻将Mahjong或Mah-jong (1920年)


  再比如食物饺子(jiaozi,直接和老外说他们是能懂得哦),那么问题来了,饺子不是dumpling么?其实dumpling泛指一切连皮带馅儿的东西,比如包子饺子,馅饼混沌什么的,可不是特指饺子哦——再比如Baozi(包子),Zongzi(粽子)什么的,直接和老外说就能听得懂哦——


  此外,18-20世纪的这100年间,中国东南部沿海在贸易上与海外结成了紧密的练习,无论是贸易,还是战争,在带给人民苦难和金钱的同时,也留下了一些语言和文化上的烙印,所以广东话也成为了英文一部分词汇的重要来源,比如台风Typhoon(1771年),点心Dim sum(1948年),云吞Won ton (1948年)。


托福词汇.jpg


  最后,还告诉大家两个小的表达


  1. Long time no see

  20世纪初期,我国沿海地区有很多洋人的“买办”,英文叫“broker”,他们专门负责接待国外的商人,负责他们在国内的采购,股票,货物买卖等事物。在老板回国以后再次来到中国的时候,有些人会用“好久不见”的话来与他们的老外雇主打招呼。

  由于他们的英语水平有限,只好直接将它翻译成“Long time no see!”,倒也言简意赅!结果,老外们也觉得这个说法也挺有趣,所以他们也跟着用起来,直到后来逐渐传播四海,被受众接受,而成了今天人人都明白的一句英语的问候语。虽然听起来有点滑稽,但它的确是正确的英语用法。


  2. Chop! Chop!

  "hurry, hurry" 其实你听的这个是同一个意思,这个表达来自英文chopsticks,意为“筷”,同中文“快!”,老外的一个小听力错误,造就了一个短语的诞生,也不失为一件乐事。

  自然,关于语言的来源详细繁杂不可考,但文化上更多的交流一定会有更多这样的词出现。随着全球化的进展,各国文化相互交叉借鉴,不少英语词汇充斥着中国文化,中国文化词汇也正走向国际化道路。



猜你喜欢

1 / 3
获取专属留学方案
选择教育程度
  •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大学
图片验证码
提交